英国高校:“零容忍”与弹性管理 英国大学什么不能做pizza(2013/5/11 14:16:31) 点击:
61976 回复:
0 IP:
109.* * * 最近英国巴斯大学中国留学生因贿赂教授通融其论文而获刑的事情,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的说英国教授小题大做,有的说值得反思国内花钱搞定一切的思维,还有的调侃说这是贿赂的不到位,谁说外国就没有潜规则?而英国同事则觉得这件事更像是匪夷所思的冷笑话,因为英国学校对这类行为是“零容忍”。英国学校有严谨的制度不假,有弹性的管理也不假。留学生与其去钻营英国高校里有无“潜规则”个例,不如了解一下高校保持制度与弹性的“潜文化”。我举3个小例子:
第一个是日常工作里的“零容忍”:一天,我在学校走廊里,撞见平时乐呵呵的研究生部招生主任凯利拿着个文件夹气哼哼地走向办公室。这可很少见。凯利把一份入学申请书砸在手里啪啪作响,高声说,“土耳其学生,这是第三例了!中介发过来的推荐信出自一个名称响亮的组织,我刚查了,土耳其根本没有这个机构!处理这种入学申请完全是浪费时间!”凯利对中介造假的厌恶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行为让她原本喜欢的工作变了味,发掘人才现在变成了猫鼠游戏。一份假证书冒犯的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体制,更是实实在在的职业人。所以英国学校对造假、“拿钱买分”等事情能贯彻“零容忍”并非完全源于体制严格,而更是源于业内维护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动力。
第二个是关于英国高校里什么是可以有“弹性”的例子:前一阵一位同事判学科论文时发现有一个西班牙学生的论文中有一个章节和网络上的某篇文章高度相似,但也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剪贴”,因为他对其进行了初级编辑。这是一个临界型抄袭的例子,也就是说老师既有足够证据向学校考试委员会提出抄袭调查,也有充分理由认为,鉴于学生还在学习过程中,这是一个文献引用欠妥的例子。这位同事注意到这个学生是个退役军官,为人正直但学习吃力,因此认为并非有意抄袭,不以“抄袭”对其追究,但因其论文原创内容少,给了不及格,要求以补考形式重交。同事的这个判断也得到了校内独立成绩核对人的认可。英国高校的第一原则是辅助学生成长,因此“小题大做”绝非老师首选教育方法。“惩戒”与“警示”之间的弹性就是为了避免轻易给个体学生扣帽子但又要不失群体公正。
第三件小事是关于教师职业独立性的。如这个巴斯大学留学生例子里涉及的,学生成绩的得出一般经过3道程序:任课老师判分,校内成绩核对人抽样审核,外校审核人抽样审核。其中不及格及一类论文是审核重点。如果学生不服还可向考试委员会提出成绩审议,单独进行评审。这些程序中每一个环节的独立性是绝对被尊重的。比如几年前系里有个男学生学业一直优秀,唯独大三时因心浮气躁有一门课没考好,结果仅差几分即将到手的一类文凭要降到二类。他请求这门拉分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几分,该老师拿出判分标准拒绝为其改成绩。这个学生在学生会任职,很多老师对他印象非常好,也为他说情,均无济于事,最后学生只拿到二类学位毕业。英国老师和中国老师一样,都有人情世故的本能,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有好成绩,但花钱买不到分,托人也换不到学位,因为英国大学里更尊重并保护各司其职的环境。
国内有句老话叫“天下乌鸦一般黑”,即人性相通所以有些社会弊病都是避免不了的,这句话虽有些许道理,但不免是在为自己随俗沉浮找借口。生活中同样有普世的另一面,即有些社会优势是有累积效应的,不管世界哪个角落都会力图维护良好的风气:比如保持职业荣誉,平衡制度与常理,维护学术独立等。